人是自然界的万物之灵,猩猩、猴子都接近于人,但不是人。
大部分的现代药物研究都是从耗子、猴子试验开始。大家都知道巴豆是泻药。但是老鼠吃了巴豆却越吃越胖,巴豆又被称为肥鼠豆。老鼠其性属阴,巴豆是大阳药,阴阳调和老鼠能不胖吗?
中医文化历史悠久,博大精深,每一味中药都是老祖先拿命换来的。但是现在凡药“要老鼠点头”才是,是不是有问题?西方这么做虽然无可厚非,但我们的祖先并没有拿老鼠做实验,药方都是拿命换来的,这样的经验不值得我们珍惜和继承吗?

人得天地之灵气,七情和五脏密切相关。正因为人是万物之灵,具有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七种情绪,所以能得天地之全气。
中医的药,不论草木、金石、动物、昆虫,都只得天地之偏气,都具有偏性。人得病其实是气出现了偏差,所以中医用药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。在中医中,只要不是实验室合成出来的物质,都有其特殊的作用。
有些人,为了实验,老鼠不生气,就掐它尾巴让它生气,制造一个生气的模型,但那跟人生气不可能一样,人就是人,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是作为一个正常人必须有的情绪,是很难模拟的,而这些情绪又跟你的五脏密切相关。所以情绪的好坏、变化直接影响着生命活动。
中医说“怒大伤肝”。很多女性都有这样的体会,尤其是30多岁的女性,月经要来的时候世界就特黑暗,见谁烦谁,看啥都生气。因为女性的整个生命过程是一个曲线,女性以血为主,每一次来月经前一周:血下行,气上浮,血下行,气有余便是火,所以就容易烦躁。
血不足就像没有月亮的时候,世界就黑暗。但两次月经之间血充盈的时候,情绪就特别好。所以如果脾气本来好,后来特别容易发怒,就要好好调理肝脏了。我们说肝主怒,大怒则伤肝。

喜主心,喜是心的一种情绪反应。经常会听说心花怒放,却没有人说肝花怒放,当自己非常高兴的时候,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和心气直接相关的。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:老年人高兴过头时,哈哈一笑就走了,为什么?因为他心气很弱了,突然过度高兴的时候伤了心气,不能维持平衡所以他就走了。
忧思主脾,思虑和什么相关?和脾胃相关。我们可以看到:有很多老爱合计事的人,表现出来的就是脾胃不好。知识分子就不用说了,很多开长途车的司机十个有九个都有胃病。像咱们自己吃完饭可以呆会儿,但是他们长途司机由于职业的需要,吃完饭就得开车,他的注意力放在开车上,时间长了就容易得胃溃疡、胃下垂。所以忧思和脾胃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,中医治疗脾胃疾病的时候首先会进行心理疏导:让他少想点事,没心没肺,高高兴兴的,脾胃自己就好了。
悲主肺,林黛玉肯定肺有病,天天哭。很多肺癌病人老想哭,就是因为悲与肺直接相关,悲的情绪与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。
恐主肾,这一点就更加容易理解了,比如要枪毙的人为什么会被吓得屁滚尿流?肾是控制大小便的,恐则气下,控制作用没有了,所以会被吓得屁滚尿流。
中医上说七情和五脏息息相关。适当把握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对养生是至关重要的。
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,都需要宣泄,有不良情绪了都要疏散。经常跟女士说,如果你跟先生吵架了,什么时候把你气哭了你再走,别气半截,因为在生气的时候肝气特别得旺,一哭,肺气就上来了,肺属金,肝属木,金克木,肺气一通肝气就调达了,如果气一半,肝气没下来,就容易得病。

五脏是相互制约的,如果可以很好地调整情志,就可以少得好多病。尤其是女性在特别抑郁的时候大哭一场,或者大骂谁一顿,能自如地嬉笑怒骂,疾病就不会找到你。
你会发现很多女同志在三、四十岁的时候,甲状腺、卵巢、乳腺都会出现一系列的病变的原因。为什么?
因为35岁到42岁这个阶段,阳明脉衰,自身运化的能力弱了,而且这个年龄,上有老,下有小,在家里不能那么随心所欲了,在单位是顶梁柱,没人再原谅她了,郁闷得不到疏散,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就会非常高。
这就说明了情志和疾病的关系。所以过了35岁的女性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状态,调整自己的情绪,这样是特别有益于养生的。
男性以阳气为主,表现得不像女性那么剧烈,女性还有可以诉说的人,但男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,就是不爱哭,什么事都憋着,觉得自己是男子汉,什么事儿都得自己承担、化解,所以男同志40多岁血压也上来、肝脏也不好、心情也烦躁,其实也是一种病态。
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经历更年期,在更年期会发生很多情志变化。人的生命过程中有两个阶段,一个是青春期,一个是更年期,这两个阶段都是情志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阶段。
在青春期的时候,随着气血越来越旺盛,整个脏腑进行一次重新的组合,所以很多青春期小孩儿会出现青春期的精神障碍,见谁烦谁,弃家而走,登高而歌,十六七岁的男孩、女孩都会出现。
再就是更年期,随着女性精血越来越亏,气血运行越来越弱,就会出现情绪波动,这时候千万不要把这个当病治,不要睡不着就吃安眠药,血压上去就吃降压药,情绪不行就用镇静药。
因为这两个过程都是身体的重新组合,这时候重在调而不在治,如果这时候你只用药物去压制它,会更加不调。因为本来是变化的阶段,过了这个阶段,自身调养适当,就会进入自然状态,但用药物控制就适得其反了。
就好像你脚崴了,如果扶着你慢慢走,三个月之后你还能自己走。如果我用车推着你,三个月以后你可能就不会走了。更年期也是一样的道理,用药物压制就像用车推,可能会终身服药。

《黄帝内经》中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,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”。
很多人说恬淡太难做到了,今天工作这样,明天家里那样,天天都是事,尤其很多白领,很多知识界的人每天都生活在郁闷中,有钱没钱的都郁闷。他们没有很好地理解情绪和身体之间的有机关系。
中医有一句话叫做勤动脑体不动心。就是说人要做事,脑子是首领,四肢是工具,脑和体是必须动的。你看老年人退休回家了,不看书不看报,老年痴呆来得快,天天动,老年痴呆就来得慢。所以脑和体必须用,脑是用的首领,四肢是用的工具。
但是不能动心。“思”上面是田,下面是一个心,甲骨文中“田”是囟门的“囟”字,头脑和身体的结合才产生思想。脑体要勤动,心不能动,心一动的话五内俱焚。
怎么做到不动心呢?无论做什么工作,考虑问题尽量全面,处理问题尽量果断,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。我就这么大的能力,我去做这件事已经尽心尽力了。晚上躺在床上,敢与天地日月同辉。
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讲,对得起天地良心,这就够了,你晚上躺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。如果吃饭、睡觉还想着它,就叫动心了。无妄为才能无不为,顺其自然是成功之道。
一个人一定要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追求“不动心”,成功也好、失败也好,好好总结得失,保持心理平稳。老子讲“无为和无不为”,无为不是说什么都不做,老子讲的无为是“无妄为”。
当医生有医生的规律,搞新闻有新闻的规律,搞企业有企业的规律,作为一个高明的人,要掌握住这种规律。像春夏秋冬一样,符合生、长、化、收、藏的规律。如果在春天就想收获,只会使得你陷入非常茫然的状态。好像使了很大劲,其实都没用,这就是“妄为”。
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告诉我们,无妄为则无不为,按照事物的规律做,看似没干活,但该收成就收成。顺其自然是成功之道。
人一生就是从哭到笑,明白了心里就坦然了。情志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,大家一定要防止情绪波动,异常情绪的变化肯定影响人的身体状态。三十而立、四十而不惑、五十而知天命。
到了四五十岁就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,不能做什么,能做成什么,不能做成什么,就不要再勉强自己,不要再心理不平衡了。现在的疾病,更多的是情志不遂。老想着房子贷款如何,车子怎么办,今天有工作,明天怎么办。
其实人都是哭着生下来,攥着拳头;走的老人都是笑着,气一散所有的皱纹都展开了。所以人的一生就是从哭到笑的一生,从攥着拳头到撒手的一生。生下来的时候自己哭大家笑,走的时候自己笑大家哭。
因为你生下来就是哭着,所以一生中不用怕苦;生下来就是攥着拳头,攥着拳头就是干活,所以别怕累,苦和累都不怕了,心里就特别坦然。
想得到的功名利禄其实就像手上的油泥。我给很多香港老板看过病,他们问怎么长寿?我说你手上的油泥天天洗天天来,什么时候觉得功名利禄快攥不住的时候,离八宝山就不远了,所以要赶快把手上的油泥洗掉。
自己洗掉,对你的心态和生命一定有好处。中国文化讲“舍得”,舍了才能得。舍是情愿的,丢是不情愿的,舍了你一定会得到回报。得了也别高兴,得了之后就是失。所以上联叫“舍得”,下联叫“得失”,中间叫“自在”。
如果你这么体味人生,你就不觉得有什么过不去的事,你只要认认真真地按照事物的规律做事,坦坦荡荡做人,潇潇洒洒做事,你的心态就特别好。我见过很多老人,他们的共同养生秘诀就是没心没肺,非常愉快。
流水不腐、户枢不蠹,所以保持良好心态是健康长寿非常重要的一条。
上一篇:产后妈妈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追奶
下一篇:体内有毒素,不排出来太可怕了